根据教育部2025年最新政策部署,我国正全面推进中小学违规补习现象治理,核心治理举措及规范要求如下:
给学生、家长减负,严禁补课!拒绝内卷恶性循环!
一、严格限定补习范畴
法定假期与寒暑假期一律禁止集中补习或隐形补习,将其划定为不可触碰的“高压线”;
在校时段规范需确保学生每日休息与自由活动时长,严格限定校内学习时间为“最低标准”。
二、惩戒机制强化
涉事学校:撤销省级示范性称号(如河北省高碑店一中3年内不得参评)、削减财政补贴额度;
涉事教师:违规补习将处以1-3万元经济处罚,情节恶劣者撤销执教资质并永久退出教育行业;
涉事机构:最高处罚10万元,2025年7月15日后全面取缔无资质办学主体。
三、典型案件通报
2025年已有河北、江苏、河南等地多校受罚,例如:
河南省3所中学因擅自提前复课被全省公示,相关负责人受撤职处理;
江苏省4所优质高中被摘牌,两年内禁止参与等级评定。
四、特殊情形规范
允许学校开展课后托管服务(学业答疑、素质拓展等),但须与常规课程内容明确区隔。教师为直系亲属辅导原则上合法,但若覆盖3名及以上非亲属学生或占用公共教育资源,仍视为违规。
当前教育部已开通全国统一监督平台,结合动态巡查与绩效考评联动体系加强管控。据统计,政策试点区域校外教培机构停业率超65%,家长认可度攀升至92%。此轮改革致力于缓解过度竞争压力,重构良性教育环境。